在本章,我们将讨论生活的意义的某些可能的基础,然后讨论一些候选的有意义的生活类型。
一、什么样的意义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思考生活的意义往往是在情绪低落或命运多舛的时候,这时,我们的大脑往往处于混乱的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因进行其他活动——明天我有个考试、今天晚上我得做饭——而不进行哲学或一般性思考的时候,生活似乎充满了意义。一旦我们不得不进行抽象思考的时候,我们就会发觉,这些日常的、琐碎的事情并不能负担起生活意义这一重量。于是,我们转而将目光放到那些更远大的目标上:事业、爱情、快乐等。然而好景不长,《传道书》的预言隐隐道来:“万事皆空”。于是,我们开始超越生活本身来探索生活的意义。
生活的意义是什么?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里的“意义”是什么意思。有时候,某种东西(某个词、某个标记)的意义就是它所指向的某种超越自身的东西。“小心狗”可能指向了某条看不到的、很凶猛的大狗;“苏格拉底”就是苏格拉底的名字。那么,用这种指向性来理解生活的意义,我们可以这么说,每个人生活的意义就是他的生活所指向的无论什么东西。那么到底指向了什么?有人说,我们的生活指向了我们周围的其他人,例如家人、朋友,所以生活的意义就是他人;还有人认为生活指向了更大的共同体,国家、甚至是整个人类;也有人指出,其指向了上帝。但是“指向”的概念在此处显得很是单薄,人们也可以说,生活并不指向任何东西,生活就是生活。但这也许并不能给我们答案,也许问题出在我们把意义当初它的所指上。
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人一切的劳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有什么益处呢? 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 日头出来,日头落下,急归所出之地。 风往南刮,又向北转,不住地旋转,而且返回转行原道。 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却不满;江河从何处流,仍归还何处。 万事令人厌烦 ,人不能说尽。眼看,看不饱;耳听,听不足。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岂有一件事人能指着说“这是新的”?哪知,在我们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 已过的世代无人记念,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也不记念。
我传道者,在耶路撒冷做过以色列的王。我专心用智慧寻求查究天下所做的一切事,乃知神叫世人所经练的,是极重的劳苦。我见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弯曲的不能变直,缺少的不能足数。我心里议论说:“我得了大智慧,胜过我以前在耶路撒冷的众人,而且我心中多经历智慧和知识的事。”我又专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乃知这也是捕风。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传道书》
我们可以说个别词语是有所指的,但这也是在某种语境或意义共同体之内才是有可能的。“pepino”(西班牙语,黄瓜)对一个不说西班牙语的人来说没什么意义;“fore!”(打高尔夫球警告前面的人避免被球击中的话,即“前面当心!”)在一个不打高尔夫球的人看来也是不知所云。我们每一种特定的活动的意义可以由习俗和它的目的来解释(例如,转弯之前需要打信号灯),但我们能以此种方式来解释全部生活的意义吗?存在一少部分人确实会把他们的生命献给唯一的目标,如赢取革命的胜利、寻找治疗癌症的方法等。然而,大部分人并不能如此一心一意,因此他们的生活不能简单地加以规定,这也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生活缺乏意义。我们可以在语言学中对“pepino”一词的含义提问,但却不能从理智上对整个语言的意义发问——“西班牙语的意义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本身就没有任何意义。或许,我们可以这么说,追寻整个生活的意义是没有意义的,但这似乎可以说明我们不可能给出这一问题的关键答案。
然而,当人们问及生活的意义时,头脑中往往是外在于、超越生活的东西。这些东西可能极为重要,甚至就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某种意义上,这并没有回答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这一问题,而只是将其延后了。下面是值得一说的四种意义,孩子、上帝、来生和无意义。
1.1 孩子作为意义
如果将孩子作为生活的意义,我们将得到如下奇怪的推论:我生活的意义不在于我,而在于我的孩子,即他人;他人生活的意义也不在于他人,而在于他人的孩子;如此递归。人们总是试图以这种方式来抽象的谋划一个全然安宁快乐的地方,哲学家称之为乌托邦,这就是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孩子,或孩子的孩子的孩子生活的样子。但这又怎么使他们自己的生活有意义呢?
1.2 上帝作为意义
以上帝为意义,我们同样将得到一个奇怪的推论:我生活的意义是上帝,那么上帝创造我的意义是什么呢?这仅仅是将生活的意义这一问题回推了一步:上帝为什么创造我们?上帝希望我们完成什么?又为何是我们?正如基督教的思想家所意识到的,问题还停留在原处。什么才是我们生活的意义?信仰上帝只会让问题更加棘手,而并未解决它。
1.3 来生作为意义
以来生作为意义仿佛是在说:今生是无关紧要和无意义的。那么,在这个无足轻重的今生,我们如何行事来确保来生的报偿呢?善行?信仰?问题仍然在原地打转,我们可以进一步追问:如果今生是无关紧要的,那么以何确保来生是有意义的呢?是此世短暂,来世长久吗?如果短暂的人生已经失去了意义,为什么长久的人生能更有意义呢?
1.4 无意义
此外,还有哲学家认为生活没有任何意义。用来表达这种看法的词语通常是荒诞(absurd)。无论是否信仰上帝的人,都会有此种看法。例如,阿尔贝·加缪在《西西弗斯的神话》中说,荒诞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共同感受:
在任何一条街的拐角,荒谬感会袭上每一个人的脸孔...
起床,地铁,3小时办公室或工厂里的工作,吃饭,地铁,6小时的工作,吃饭,睡觉,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总是一个节奏,大部分时间里都轻易地循着这条路走下去。仅仅有一天,产生了“为什么”的一问,于是,在这种带有惊讶色彩的厌倦中一切就开始了。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加缪并非是说这种生活不值得过了,而是我们应当反抗这种荒谬,通过拒绝世界的这种不公,尽情享受生活来使生活值得过。
1.5 小结
在上面我们讨论了四种生活之外的,试图以某种方式来衡量整个生活的意义。一个人当然可以全心全意的致力于培养自己的孩子,也可以将生命全部献给上帝,但是这样都没有解决问题,而是将问题转移为:我孩子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人们要怎么去服务上帝?因此,我们寻找的答案应该是在生活中的,而不是生活外的。同样的,加缪有时会基于自己的无神论来辩护:如果没有外在的意义,那就不会有任何意义。但是外在的意义并非就是生活的意义,况且由上帝的不在场(如果其真的不存在)并不能推出生活没有意义。
最沉重的负荷---假如有个恶魔在某一天或某个夜晚闯入你最难耐的孤寂中,并对你说:“你现在和过去的生活,就是你今后的生活。它将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绝无新意。你生活中的每种痛苦、欢乐、思想、叹息,以及一切大大小小、无法言说的事情都会在你身上重现,而且均以同样的顺序降临……”
你听了这恶魔的话,是否会瘫倒在地呢?你是否会咬牙切齿,诅咒这个口出狂言的恶魔呢?你在以前或许经历过这样的时刻,那时你回答恶魔说:“你真是神明,我从未听见比这更神圣的话呢!”倘若这种想法压倒了你,恶魔就会改变你,说不定会把你辗得粉碎。“你是否还要这样回答,并且一直这样回答呢?”这是人人必须回答的问题,也是你最沉重的负荷!或者,你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人生,均愿安于现状,放弃去追求比这最终的永恒更为热烈的东西吗?尼采《快乐的科学》
“永恒轮回”eternal return的概念主要可以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来理解。对查拉图斯特拉来说,永恒轮回不是既定事实,表达的更多是一种愿望、希望,是一种让步的语气,意为对生命的热爱到这个程度:哪怕循环也愿意接受,也愿意生命再来一次。对生命爱到这个程度,才好说是超人。一般人希望有来生,抱着来生会不一样的念头,但来生与今生一模一样,来生的来生也一样,你还会愿意有来生吗?西蒙·波伏娃在《人都是会死的》中提到,人之所以有价值,正在于只活一次,如果不死,会丧失掉所有的动力,目标对你就没有意义了,不死成为对人的最大惩罚。
关于“永恒轮回”,尼采有三解释:
- 尽管生命有限但仍然有意义:Life is meaningful in spite of its mortality。这一层意思虽然和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佛教的彼岸世界划清界限,但远远不够。
- 正是因为生命有限的才有意义,如果不是有限的,反倒是无意义的:Life is meaningful because of its mortality。
- 人对生命最高程度的爱:这样一个mortal life无论重复多少次,哪怕是一模一样的重复,我都爱它。——永恒轮回Eternal return/Eternal once again是对life肯定的最高形式(highest yes)。
讽刺的是,只有一个人真正的把生活致力于生活毫无意义这一命题,把人们通常赋予生活的有时是自以为是的错误而有害的意义清除掉,那么虚无主义——认为生活毫无意义——同样可以赋予生活一种意义。
二、生活的各种意义
生活的意义并不是那种需要给出或能给出确切答案的问题。它更像是一则不可或缺的隐喻或对生活的看法和洞察,从中你可以看出自己正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有哪些合理的期待。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你对它的看法从多方面决定了你未来生活的走向。即,你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去生活,生活的氛围就会变成什么样。生活的意义并非只是要去发现问题,它也是一种创造活动。下面我们将列举几种对生活的看法。
2.1 生活是一场游戏
如果生活是一场游戏,那么它就不会被严肃对待。游戏是某种自足的活动,即使它有所裨益(例如跑步提高了我们的耐力),游戏的意义也在于玩本身。但就游戏而言,也分为不同的类型。有些游戏是为了消遣;有的则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优越性;还有的则将拥有交际性;有的是为了帮助他人;有的则是为了相互斗争。认为生活是场游戏,是用一种特殊的眼光考察生活,避免把它看得太过严肃,同时也是为了强调一些东西,比如对规则的遵守、要经尽力追求成功等。然而,我们却以一种危险的方式来谈论“胜败”。比如,当我们称呼亚军为一帮“败将”时,我们给自己下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2.2 生活是一个故事
“生活是对艺术的模仿。”——相对于柏拉图的“艺术是对生活的模仿”,英国剧作家和散文家奥斯卡·王尔德这样写道。显然,我们的生活不是断断续续的,也不是朝向唯一一个大的目标,而是因遵循着某个相当详尽的剧本、故事或传记展开的,我们(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一边前行,一边构筑着这个剧本。故事的轮廓以及我们所扮演的角色首先可能是我们的家庭和文化所赋予的,其次是由我们身处的环境所决定的。把生活当成一个故事,就是以一种特殊的时间方式来思考生活,把生活看成不断展开的情节和个性的连续发展。
当我们做出生活的决定时,我们经常发现自己所用的标准也正是评价文学作品或电影时所用的标准——它有趣吗?有悬念吗?时机选得怎么样?在这种观点看来,赋予生活意义的并不是故事的结局,而是故事的质量、一个人所扮演的角色和其生活的质量。如果选错了角色,或者扮演了多个矛盾的角色,都会毁掉一个人在生活中发现的意义。
2.3 生活是一场悲剧
毫无疑问,我们每个人都会死。但这个事实往往被忽视,死亡被看作是一件倒霉事、通往来生的道路或最终的灾难。如果我们把自己的生活看得少一些戏剧性,看成是《哈姆雷特》《麦克白》《奥赛罗》或《浮士德》稍逊的版本,那么就会发现,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关键的要素(如某些悲惨的缺陷、错误的判断、严重的矛盾),它们将伴随我们一生,直到最后与死亡同归于寂。在小说《局外人》的结尾,加缪让一个角色说出了这样的话:“人人皆为兄弟,等待他们的是同一个结局——死亡”。与游戏隐喻相仿,悲剧隐喻把生活变成了一个严肃的、不愉快的过程,尽管偶尔可能碰上一些快乐的事情,但生活终有一个不可抗拒的悲惨结局。在这种观点看来,活得好就意味着把一个人的悲剧角色扮演好——英雄式地承受它,也许时而孤独地发出几声哀鸣。
2.4 生活是艺术
“把你的生活当作一件艺术品的过去。”尼采认为,生活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件雕塑那样的艺术品。人的生活就是要为自己打造出一个形体,“塑造个性”,发展出所谓“风格”那样的东西。这种看法主张活得精彩,即使无法做到,也要活出风格、活出格调。
2.5 生活是苦
这里不应当说苦,而应当说“烦恼”或“不满足”。叔本华认为生活是苦,我们的欲望终将是非理性和无果的。他所给出的回答是,人因为认识到不可能获得最终的满足而超然物外。叔本华的解释类似于古代的斯多亚派哲学,这种学说认为,我们的大部分激情都是非理性的,运用理性的超然智慧可以使我们免受它们的干扰。
我们可以重新看一下西西弗斯的故事,他把石头滚上山,换来的不过是石头的重新跌落,这反映了生命无法最终实现这一观念。我们有时候看到生活正是一遍遍的重复,最终什么也没有增加。有些事情回想起来,的确显得没有意义。有时你虽然做出了一个计划,但是不知得多久会将它打破;你第十七次学会某事,但你在一周后终将忘了它。有些人会以同样的方式说,生活是荒诞的。虽然加缪认为西西弗斯的任务具有荒诞性,但是他的生活仍然是有意义的,因为他以一种蔑视反抗着自己的命运。
Comments | NO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