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与时间》 04 以一种另有基础的样式为例说明“在之中”。对世界的认识(第十三节)

发布于 2021-09-12  116 次阅读




《Being and Time》 page 56 / pdf 38
The Exemplifincation of Being-in in a Founded Mode: Knowing the World

一、引言

  海德格尔在这里否定了传统认识论中对于主客体的描述。即,主体从超越出自身,认识到的对象,再将它提取回内部。海德格尔认为,认识论的讨论前提是存在,“在世存在”即是认识

二、关于超越

  第二段。
  主体与客体都是现成的存在者,他们之间的关系式现成存在者之间的现成性关系;而此在即人的生存、对存在的理解,世界则是这种理解的展示境域。超越不是一个内在领域与一个外部领域之间的关系,因而要被超越的是把主体与外部领域隔开的界限;也不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超越也不是指有限知识无法达到的无条件者。超越是主体之主体性的源始建构。主体作为主体必须超越,不超越就不是主体。主体存在就叫做超越。这就是说,此在不是先存在,然后偶尔超越一下,而是生存的意思就是源始的超越。此在本身就是超越。超越不是此在与其他存在者诸多可能关系中的某一种,而是它的存在状况,在此基础上它才能与其他存在者发生关系。只是因为此在作为超越者在一个世界上存在,它能学会如此这般与存在者发生关系,分析它们,但不会因此才达到存在者。在海德格尔那里,超越不是超出一个限制(即主体陷入的内部空间)的意思,而是超出存在者。正是由于主体的超越性,存在者才得以向它展现。此在在它的超越中所超越的,不是它自己和客体之间的一道鸿沟、一道界限,而恰恰是它作为事实的此在也是的存在者,是存在者被此在超越。存在者首先被超越,然后才能成为客体。此在由于它的身体性整个地被抛入到自然中,它也属于自然中的存在者。但这些存在者被它超过,这就是超越。
  换言之,此在超出了自然,即使它作为事实的存在者仍然在自然之中。作为超越者,即作为自由者,此在对于自然而言是陌生人。海德格尔的意思是清楚的,此在作为事实的存在者,它不可能离开自然界。超越既不是离开自然界;也不是灵魂升天,肉体在地。超越存在者不是事实上离开和摆脱存在者,此在不但自己永远是存在者,而且也永远离不开它的存在者。超越存在者的意思只是说,此在自己虽是存在者,却可超越向存在者之外的东西,此在超越之所向,就是世界,就是存在。因为超越构成了此在的基本状况,它属于它的存在,而不是一个外加的行为,因为此在这个源始存在作为超越就超越向世界,海德格尔把此在的超越现象叫在世界中存在。只要此在生存着,只要它在世界中存在,存在者(自然)就已经被超越了,存在者就可能自在地展示。只要此在生存,它总是已经可以达到客体,只是还不确定以何种方式把握这个客体可能的客观性。

三、认识与在世存在

  超越实际上是在世存在的另一个说法,它描述了存在的一种基本方式——此在的生存的特征。
  认识是此在在世的一种样式,认识在在世存在这种存在建构中有其存在者层次上的根苗。认识是在世的一种存在方式。当我们指明这一现象的实情的时候,人们可能会反对说:这样来解释认识就会否定认识问题。世界原本得以在主题的超越活动中达到,今若预设认识已经依于他的世界而存在,那还有什么要问的?
  海德格尔并未否定存在问题,而是认为认识问题不是从主体这个立足点出发的;他认为认识问题是通过释义学通达认识现象产生的。认识不首先与它的对象隔绝,而是通过意向性直接与认识对象有一种整体关联。但是这并未解决现象学-释义学问题,它必然使人发问:在认识本事的现象实情中自行显现出来的是什么?
  认识本事就先行地奠基于“已经寓于世界的存在”中——而这一存在方式就在本质上组建着此在的存在。这一种“已经寓于”不仅仅是对一个存在线程的东西的瞠目凝视。在世作为操劳活动乃沉迷于它所操劳的世界。为了实现对现成事物的观察式的规定性认识成为可能,必须“操劳着同世界打交道”的活动发生某种残断。从一切制作、操作等等抽手不干之际,操劳便置身于现在还仅剩的“在之中”的样式,即置身于“还仅仅延留在某种东西处”这种情况中。这种向着世界存在方式乃是这样一种存在方式:在世界内照面的存在者只还在其纯粹外观(纯粹外观,脱离了事物意义关联体的事物,即赤裸裸的知觉现象)中来照面。只有基于这种向着世界的存在方式,并且作为这种方式的一种样式,才能以明确的形式“观察”如此这边照面的存在者。在这种向着世界存在的方式中,我们与其他存在者的关系式全方位的,而我们在世界之中所遇到的存在者,皆以他们的纯粹外表示我。
  这种观察总以选定了某种特定的方向去观望某种东西,总以瞄准了某种现成的东西。它们就从照面的存在者那里取得了一种“着眼点”。认识不是也不可能是与存在者隔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的存在模式。认识亦不是像操劳那样全方位与存在者打交道,全身心投入事物中。这种观望自行进入一种样式:独立持留(aufhalten)于世界之内的存在者。如此这般发生的“滞留”(aufenthalt,居留、停留;= aufhalten,持留; + enthalten,放弃、一直自己不去做……)中——这种滞留乃是对所有操作和利用的放弃——发生对现成东西的知觉。知觉完成的方式是把某某东西看做某东西,把他作为某种东西来谈论。在解释这种最广泛意义的基础上,知觉就会变为规定。被知觉的东西和被规定的东西可以从语句中被说出,于是就作为这样被道出的东西保持和保存下来。所有知觉地保持关于某某东西的命题,这本身就是一种在世存在的一种方式,而不是被解释为这样一种“过程”,仿佛通过这种过程某个主体获得了关于某某东西的表象,他们作为如此被据为己有的表象始终保留“在内”,于是对这些表象来说可能会发生出他们如何同现实“相符合”的问题来。
  关于最后一段的说明:海德格尔认为,不存在传统认识论上的内在与外在。此在与其他存在者一起存在于世界之中,这个世界仍然对它有意义。在此意义上,此在是“在外”,而不是“在内”。而这种在世存在其本身,一向是“在外”的。